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基本原理

压电效应

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,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,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。当外力去掉后,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,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。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,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。依据电介质压电效应研制的一类传感器称为压电传感器。

压电加速度传感器

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又称压电加速计。 工作原理:在加速度计受振时,质量块加在压电元件上的力也随之变化。当被测振动频率远低于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时,则力的变化与被测加速度成正比。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利用了某些物质的压电效应,可以将加在自身上的力转化为电荷的变化,即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,进而通过电信号的转化成功输出或储存被测物体的加速度信号。

\(q\) 为释放的电荷,\(F\) 为作用力,\(A\) 为电极化面面积,\(d_x\) 是压电系数,单位为 \(C/N\)(库伦/牛),则下列关系式成立:

\[ \frac{q}{A}=d_x\frac{F}{A} \]

理论与试验研究表明,在一般情况下,表示机械量和电量之间关系的压电方程是很复杂的,但是在压电材料弹性变形范围内,电荷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映射关系表现出来:

\[ \bar{q}=\textbf{D}\bar{F} \]

yadian

如上所示,压电型加速度传感器,基座受到的加速度最终会以电压形式输出。电荷及电压输出都与加速度成一定比例关系,因此通过测量电荷和电压即可得出加速度。一般电荷输出称为电荷灵敏度,电压输出称为电压灵敏度。